白开水一样的墨迹





- 才三十多岁。底子太薄,没什么内涵。
- (估计跟上一条有相同原因)写自传,自恋过头了。
- 站着说话不腰疼。
- 自吹了,不相信有这么聪明。
- 一帆风顺得不自然。别人特别是各种金融名人都说这行业多辛苦,到这里却如此有趣。
- 没有谈及感情什么的云云
- ……
当然,“平反”的声音也是有的,只是看了一下“星级”,似乎总体的评价也不算高。6.8(3星半)。其实我一向习惯给4星,不过这次我只给了3星。不过这不表示着我来写自传能给到这样一个星级哈。我就书论书。虽然我一向还是觉得每个人的经历都是值得记载的,当然包括我,不过我还是要客观地表示子墨姐姐至少在跟我相同年龄的时候总体上看还是比我优秀,很多的。
不过。话说回来,上面说的那些评价我基本是都不认同。三十多岁怎么了?我都觉得自己老了,别说三十多岁。本来人生的经历就是要多精彩有多精彩,靠自己去创造,她能在三十多岁的时候写出自己的精彩,就说明她有这份自信,况且她确实有资本。退一步讲,潜意识里,大部分人都有书写自己的历史的欲望,而且所有人也有这种权利,向来写书和买书都是你情我愿,这是无可非议的。至于内容和态度等方面,就更没什么好说了,乐观、自信、大方,说自己想说的,这倒更让我看出一位积极向上、充满阳光的现代中国女性,自然地融入国际社会的知性青年。所以说很多人的评价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妒忌或者夜郎自大,简单点讲: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好了,平反完了。那该该说说我只给3星的理由了。其实在读这本书的书时候我是没有预料到我会给它这么低的评价的,但是当我很快很快地读完了它了之后,我就开始觉得奇怪了,怎么我今天的阅读的速度会这么快呢?不排除我已经被各种让人费解的数学定理和计算机算法搞得习惯低速阅读了,但最明显的还是因为它写得太平白了,平淡得让我可以顺流而下,资质平平的人也能一目十行。
再有一个问题,书里太流于记账,疏于总结和升华,这样的流水账被人诟病自吹和单薄总是难免的。说实话,子墨姐姐这些年的生活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一种全新的记述(由这带来的好奇心或许也是我飞快地读的原因之一),一种跟常人不同的生活你是吸引人的,但要让他人记住你,并且更重要的,从你的经历中学到东西,那就必须升华。要在图书大潮中保持自己的位置,书有所值才是根本。当然不一定要像开复叔叔或者唐骏叔叔(即使他身陷学位门,我还是必须地讲,他的现身说法和“成功复制法"依然是有教益的)一样到处演讲,到处”传教“,甚至说讲什么成功学,但至少,多点营养,多点内涵,才会升值,长会更可口嘛。
最最后,如果说一本自传的话,其实,《墨迹》还是完整的,除了个别章节之间有点点脱臼。只是我更希望它不是开水,不是快餐。因为它本可以是营养品。
Comments are closed.